为进美国市场准备了25年
实际上,在手机业务遭遇挫折之前,华为通信设备的美国市场之路也屡屡受挫。在2012年,美国国会发布报告称,“华为设备会对美构成国家安全威胁,令其禁止在美国销售电信设备”。当时有消息传出,这背后有“思科对于美国政府游说”的原因。
此前,为进军美国市场,华为尝试了一系列活动。从1993年起,华为就在为进入美国市场做准备。当年,它在美国达拉斯建立研究基地,1999年又在达拉斯建立研究所;200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成立子公司,并在亚特兰大的一个展会上宣布,正式进入北美市场。
2002年底,美国思科副总裁拜访华为,并指责华为侵犯了其知识产权,要求华为停止销售产品。2013年,华为被思科起诉,列举了专利、不正当竞争、商业秘密等21项罪名。华为只能召回在美国销售的产品。
不过,在后来双方的激烈交锋中,华为聘请的美国律师也找到了思科的一个协议漏洞,进行了强烈的反击,并最终在2004年签署和解协议。但这个法律诉讼打压了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势头。
在2008至2010年期间,华为三次尝试并购美国科技企业,均被美国政府拒绝。其中,2008年,华为联手贝恩资本,收购美国设备提供商3com,但以失败告终。2010年,华为竞购摩托罗拉无线网络设备业务受阻;同年,华为参与Sprint招标进军美国,但因“安全问题”再次受阻。
而在2011年,华为试图收购美国一家服务器技术企业3Leaf,但审查机构要求华为必须放弃,否则将“向(时任)总统奥巴马建议下令解除此项收购”。
华为在美国市场的一系列收购均以失败告终,“国家信息安全”似乎成了最大阻碍。
除了在收购方面频频失败,2016年,华为还向当时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-Mobile发起专利诉讼。
华为方面称,“T-Mobile当时正在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,且未签署许可协议”。对此,T-Mobile回应称,“华为的专利授权要求违反了公平、合理和非歧视原则,从而拒绝达成专利授权协议”。
2018年10月,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,华为副董事长、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“中国市场已经够大了,很多世界500强公司没有进美国,一样做得好;一些公司没有进中国,也能做好。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要做,很多公司只做自己国家的市场,也能做得很好”。
徐直军表示,“对于华为而言,美国已经算是一个小市场了”。